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媒体机电】【凤凰网湖北】【网易湖北】湖北学子研发智能单车绿色出行系统 共建文明城市

发布时间:2017-04-28

  记者从武汉理工大学获悉,该校学子发明的智慧城市单车绿色出行系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共享单车停放模式,同时提供了完整的绿色出行路线规,规范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现状的同时倡导市民绿色出行。

  随着绿色低碳理念的推行,共享单车逐渐兴起,平台数量增多,覆盖人群扩大,逐渐替代原有停车点固定、占地面积大的公共自行车。这些打着共享旗号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种问题相继产生:单车无序停放,妨碍城市交通;数量供应不当,造成资源浪费;市民恶性用车,侵犯他人利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共享单车的使用与推广,更成为了市民选择低碳出行方式的阻碍。

  

  

  图一、二.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现状

  如何才能减少共享单车停放的占地面积,同时促进市民选择绿色的出行方式呢?基于此现状,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牛通之等萌生了发明一款单车绿色出行系统的想法:针对地铁站、商圈等人流量大且土地资源紧张的场所,设计智能立体车库,提高共享单车停放效率,减少占地面积;针对住宅区、校园等行车需求变化较大且土地资源较为紧张的场所,放置可拆便捷移动车库,应对人流潮汐;针对公交站等停车需求灵活的场所,设计电子车库,方便快捷取车,同时实现对单车停放的低成本管理。为实现信息的实时反馈,设计联网APP,对车辆进行合理调度,同时为市民提供绿色出行方案。整个系统以立体车库、可拆便捷移动车库和电子车库为点,通过车库的合理分布形成覆盖面,最终通过配套APP—iPaker实现信息反馈,形成闭环网络,减少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现象的同时促进人们绿色出行。

  这套名为智慧城市单车绿色出行系统的项目,由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创新团队研发,这个团队由7名热爱创新的大二、大三的在校大学生组成,在该校机电学院赵敬泽老师和徐汉斌老师的共同指导下,他们完成了对整个系统的设计。

  据团队发起人牛通之介绍,智能立体车库的设计可使单位面积的存车数量增加。他们通过对人流量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对立体车库合理布点,以满足地铁站、商圈等地区的停车需求。据计算,该智能立体车库地下占地面积为28㎡,地上占地面积为5㎡,可存储单车共计204辆,相比现有自行车车桩28㎡可存放12辆自行车的现状,节地面积达近九成。

  同时,为满足灵活机动的停车需求,他们还设计了一款电子车库,该车库由两个对立放置的电子桩组成,只有当用户把单车停放到信号辐射的方形区域内,才能实现锁的开合。车桩内置蓝牙、GPS等模块,通过GPS进行粗定位,蓝牙进行精准定位,来检测单车是否进入划定区域。双重定位同时工作,提高了检测的精度。电子车库进一步规范了共享单车的停放,同时可通过后台信息库实时反馈车辆停放的数据信息,从而对电子车库的布点进行合理的调度,实现了对共享单车停放的智能化、低成本管理。

  考虑到现有车库无法适应需求变动而导致使用率下降的问题,该创新团队还设计了可拆便捷移动车库,当某个区域的行车需求变化量突然变化时,可拆便捷移动车库可以通过后台信息反馈进行调度,应对人流潮汐现象,保证人人有车可骑,提高了共享单车使用的灵活性。

  以上三种车库通过合理的分布覆盖成面,实现了车库由点到面拓展。

  

  图三.智能立体车库三维模型

  

  图四. 可拆便捷移动车库三维模型图

  

  图五. 动态电子车库三维模型图

  此外,该系统还设计了一个APP—iPaker单车绿色出行系统,将车库纳入出行规划体系,同时提供数据共享平台,根据行车需求的变化合理调度车辆,实现了以上三种车库点、面、网络化的拓展。同时该APP还辅以完整的绿色出行路线规划流程,为市民提供了一套接驳城市公共交通的系统,解决了从用户出发点到公共交通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形成了以自行车为重要交通工具的绿色无缝出行新方式,既绿色低碳,又避免拥堵。

  该系统的优势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智能车库的设计节约了单车停放所占有的土地面积;二,该系统为市民提供了绿色出行的新方式,促进了市民低碳出行,减少了碳排放;三,系统解决了市民从出发点到公用交通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人们提供了便利。这套系统既规范了共享单车随意停放的问题,又提示市民在拥堵的交通状况下,规避机动车道,为市民规划绿色的出行路线。整个系统促进了广大市民选择零排放的出行方式,同时向市民规划了最优出行路线,真正做到了绿色出行

  据了解,该项目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即将代表学校参加国家级大学生竞赛。若此系统未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将会规范我国共享单车的运行秩序,从而为共建文明城市、共创绿色家园做出贡献。